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药源性肾损害的诊治与预防
谢院生1   
  1. 1. 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21-04-30
  • 讲者简介:谢院生,留日医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医学院及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在药物性肾损害、急性肾损伤、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先天遗传罕见肾脏病的精准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肾功能保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先后主持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1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获得专利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国家千人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评审专家。 (Email: xieyuansn@aliyun.com)
    谢院生.药源性肾损害的诊治与预防[J/CD].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 10(2): 120.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 10 (02): 120 -1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1.02.013
内容简介

药源性肾损害是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以及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是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原因。药源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毒性强、剂量大、疗程长,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内环境不稳定或有全身基础疾病;易感人群为过敏体质、老年人或新生儿以及原有肾脏疾病的个体;人为因素为误服或滥用肾毒性药物。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发展机制包括:药物对肾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血流动力学因素、过敏反应与炎症、肾小管堵塞、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周期G2/M期阻滞、细胞过度自噬与凋亡、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致癌作用等。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质子泵抑制剂、对比剂、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和中成药均可导致药源性肾损害,不同药物所致的肾损害的部位、机制、表现、程度、预后均不一样。熟悉和掌握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以及生物标志物,详细询问用药病史(包括西药和中药、中成药、"保健"药、秘方等),结合用药后出现的肾损伤或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或不明原因的肾损伤,尤其是伴有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下降、夜尿增多的肾小管损害、尿蛋白阴性的肾功能不全,应考虑药源性肾损害的可能。药源性肾损害重在预防,思想上重视、法律上保障、识别和避免易感因素、辨证论治精准用药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有助于减少肾损害的发生、遏制肾损害的发展和恶化。药源性肾损害的治疗原则是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维持正常的血压、尿量和稳定的内环境,防治并发症;如果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或伴有明显炎细胞浸润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给予中等剂量、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逆转恶化的肾功能。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