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管理与展望
郑颖1   
  1. 1. 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22-02-28
  • (Email: )

    讲者简介:郑颖,医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肾性高血压、IgA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1作者发表SCI论著8篇;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制定《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参编专著2部、教材2部。担任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审稿专家。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三类),首届解放军总医院"3+1"创新人才建设工程新秀人才。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2, 11 (01): 60 -6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2.01.012
内容简介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我国60%以上的CKD患者伴发高血压,远高于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35.4%)。肾脏病和高血压互为因果。在肾脏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产生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肾脏损害使肾功能减退,两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高血压和CKD都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积极控制血压可延缓CKD患者疾病进展,并降低CVD发病和死亡风险。

我国CKD患者高血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解放军总医院牵头开展的全国住院CKD患者高血压调查显示,我国非透析CK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7.3%;尽管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达到了85.8%和81%,但仅有33.1%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仅有14.1%血压<130/80 mmHg。分析CKD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3类:(1)肾性高血压的难治性因素,包括CKD患者容量负荷过重、产生血管收缩物质增加、以及血管舒张物质减少等;(2)医源性因素,包括联合降压药物治疗比例低,降压药物治疗方案不合理,特别是利尿剂使用不足;(3)患者因素,包括未能有效改善生活方式,以及服药依从性差等。

为规范我国CKD患者高血压诊疗,国内肾脏病及相关领域专家依据我国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参考借鉴国内外多个指南血压管理的要点,于2016年首次制定了《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指南对于血压的准确测量,高血压的诊断、分级、评估CVD风险分层均给予了建议,并依据国内外临床研究和我国国情建议了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降压的靶目标,推荐了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方案,并就老年、儿童、合并糖尿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等特殊CKD患者给出了血压管理意见。

新近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在专业团队支持下的CKD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血压的控制。Flesher等发现,指导患者进行饮食和锻炼等自我管理12个月,尿蛋白、尿钠、血压、GFR和血脂均有改善。TASMIN-SR研究中患者自我监测血压,若血压出现波动根据预定的计划自我调整用药,若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则由初级保健医生指导治疗,结果发现血压自我监测和药物调整可以显著改善血压控制。TASMINH4深入研究发现,血压自我监测与远程监测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血压控制。

CKD患者血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临床医生通过规范的临床实践实现早期诊断、准确评估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还需要基层/社区医生的长期随访和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专业指导,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技术涌现,在高血压诊疗、监测、健康指导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开始取得良好效果,经过高质量临床试验和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检验,相信将大大加速新策略的推广,进一步改善我国CKD患者的血压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