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原发性IgA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 13 (01): 1-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4.01.001
    摘要 (6832) HTML (344) PDF (1727 KB) (1357)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特点的肾小球肾炎。1968年法国肾脏病学家Jacques Berg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了IgAN,因此该病也被称为Berger病[1]。IgAN确诊依赖肾活检,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但全球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其中亚洲地区IgAN发病率最高,我国IgAN约占全部肾活检病例54.3%[2]。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无症状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高血压、急性肾损伤乃至慢性肾衰竭,IgAN也是我国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高达40%的IgAN患者在诊断后20年内达到终末期肾病[4]。目前认为,IgAN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四重打击"[5]:(1)遗传易感性导致IgA1产生和糖基化调控缺陷,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 Gd-IgA1)增多,导致末端N-乙酰半乳糖胺的暴露;(2)由浆细胞产生以末端N-乙酰半乳糖胺为靶点的聚糖特异性IgG或IgA1自身抗体抗聚糖抗体;(3)由抗Gd-IgA1自身抗体与Gd-IgA1以及可溶性sCD89结合,形成Gd-IgA1循环免疫复合物;(4)免疫复合物在系膜沉积激活炎症途径、补体途径导致肾小球损伤。肾活检是确诊IgAN的唯一方法,对于符合慢性肾炎综合征、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与蛋白尿,疑似IgAN的患者,可考虑行肾穿刺活检。本共识针对原发性IgAN,不适用于继发性IgAN(紫癜性肾炎或IgA型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肝硬化、炎性肠病等疾病所致IgA在肾组织沉积者,旨在为肾内科专科医师,尤其针对地市和县级医疗单位具有一定肾科专业基础的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诊疗指导。

  • 2.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杨洪涛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7, 06 (04): 154-15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7.04.003
    摘要 (86) HTML (0) PDF (3299 KB) (307)

    肾病综合征(N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肾脏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预后不良。其临床症状多属于中医学中"水肿"、"尿浊"、"腰痛"、"癃闭"之范畴,本文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和(或)高凝血症等NS特征性疾病改变探讨NS中医病因病机,以期为NS中医临床证治提供依据。

  • 3.
    2019年美国血浆置换学会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临床实践指南(第8版)解读
    万兴运, 陈意志, 陈香美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 10 (01): 8-13.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1.01.002
    摘要 (850) HTML (13) PDF (767 KB) (207)

    2019年6月美国血浆置换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 ASFA)发布了第8版《治疗性单采术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基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确定治疗性单采术治疗疾病的证据质量并得出推荐强度,讨论了治疗性单采术在84种疾病(157种适应证)中的临床应用。指南将治疗性单采术分为针对血液细胞的净化技术和针对血浆成分的净化技术两大类,血浆净化技术主要是指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本文重点解读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在临床多学科的应用。

  • 4.
    超声造影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李秋洋, 李楠, 王一茹, 罗渝昆, 唐杰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 07 (05): 220-223.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8.05.007
    摘要 (337) HTML (9) PDF (519 KB) (173)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技术,已成为泌尿系肿瘤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特别是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本文对超声造影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5.
    2020年肾脏病学临床研究进展
    张承宁, 张波, 毛慧娟, 邢昌赢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 10 (01): 14-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1.01.003
    摘要 (287) HTML (2) PDF (640 KB) (139)

    本文对2020年肾脏病学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作综述总结,主要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肾损害)、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这些进展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方面将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 6.
    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管理
    吴广礼, 陈云爽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 04 (03): 132-13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3.005
    摘要 (225) HTML (2) PDF (928 KB) (138)

    干体重是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实践的进步,干体重的定义不断发展,概念逐步演变。干体重设定过高可影响血压、心血管系统稳定性和炎症因子,但干体重设定过低可增加血管通路阻塞的风险,造成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增加以及增加血液透析间期低血压相关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干体重评估方法有临床评估法、下腔静脉直径测定法、同位素测定法、血浆标志物测定法、无创血容量监测及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等,每种方法均存在其局限性。干体重不达标主要是因为患者不遵从医嘱、血液透析时间短、钠摄入过多等。临床上应分析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以达到目标干体重。

    Baidu(14)
  • 7.
    视黄酸的结构、代谢、受体及其与器官发育的关系
    齐焰, 谢院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 04 (05): 257-26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5.008
    摘要 (228) HTML (5) PDF (897 KB) (129)

    维生素A是一种人体必需脂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视黄酸发挥作用,视黄酸对于器官的形成与分化、组织细胞的增生与凋亡起着重要作用,其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组织器官发育异常。本文就视黄酸的分子结构、代谢过程、视黄酸受体以及视黄酸与器官发育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视黄酸与组织器官发育关系的认识。

    Baidu(6)
  • 8.
    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的临床意义
    董哲毅, 邱强, 陈香美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 04 (02): 92-9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2.008
    摘要 (112) HTML (0) PDF (986 KB) (121)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中2型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病变占绝大多数。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DKD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病理联系和开发无创诊断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积极开展肾活检病理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Baidu(20)
  • 9.
    血液透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孙雪峰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 04 (03): 114-11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3.001
    摘要 (41) HTML (0) PDF (1001 KB) (98)

    虽然血液透析应用于临床治疗已经90余年,成为急、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在我国,伴随血液透析患者的快速增加,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严重挑战,亟待加快社会资金参入和培养合格的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从血液透析的基本技术层面看,血液透析开始的最佳时机?血管通路是否一定要优先选择血管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适宜透析液钙浓度?目前尚存争议。从血液透析并发症防治层面看,透析患者血压控制靶目标?甲状旁腺激素控制的靶目标?目前也无定论。本文将结合现有文献证据进行评述,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Baidu(6)
  •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
    谢丽君, 廖蕴华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 04 (06): 309-31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6.008
    摘要 (73) HTML (1) PDF (1078 KB) (96)

    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是国内外常见的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之一。在中国人群中,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以及缺乏预测疾病活动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因此目前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药物毒性仍具有争议和挑战。IMN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炎症性自身抗体与足细胞上的靶抗原结合,在基底膜外侧上皮下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从而引起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Heymann肾炎模型是经典的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然而其靶抗原Megalin并不是人类膜性肾病发生的原因。之后,中性肽链内切酶(NEP)被证实为母胎同种异体产前膜性肾病的靶抗原。直到2009年,磷脂酶A2受体(PLA2R)被证实为IMN的靶抗原。在IMN患者血浆中检测到抗PLA2R-IgG4,其特异性高达100%,敏感性约为70%~80%。抗PLA2R-IgG4滴度可以预测疾病的活动性,其与PLA2R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形成C5b-9膜攻击复合物沉积在足细胞上,引起足细胞损伤,导致蛋白尿形成。HLA-DQA1与PLA2R基因多态性均与IMN的发病相关,二者的风险基因具有叠加效应。综上所述,IMN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易感基因、靶抗原、自身抗体、补体等,这些研究进展对于IMN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Baidu(7)
  • 11.
    肿瘤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邢昌赢, 赵传燕, 陈铭聿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5, 04 (02): 74-7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2.004
    摘要 (86) HTML (0) PDF (978 KB) (88)

    肿瘤与肾脏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相关肾损害在肿瘤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也表现多样化,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相关肾损害传统治疗方案为尽早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也可能出现潜在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应对肿瘤相关肾损害的较好方略,两者优势互补发挥积极的作用。该文就肿瘤相关肾损害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做一叙述,以期为肿瘤相关肾损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Baidu(5)
  • 12.
    核辐射导致急性肾损伤中铁死亡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燕辰, 李建宁, 涂晓文, 李峰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2, 11 (06): 338-34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2.06.007
    摘要 (140) HTML (0) PDF (554 KB) (85)

    近年来铁死亡与急性肾损伤(AKI)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铁死亡在核辐射导致的AKI中发挥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在核辐射所致AKI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便为防治核辐射所致AKI寻找潜在的检测手段和治疗靶点。

  • 13.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计划书
    周学锋, 董哲毅, 冯哲, 蔡广研, 陈香美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 13 (06): 301-30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4.06.001
    摘要 (260) HTML (10) PDF (1002 KB) (82)

    为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规范糖尿病肾脏疾病西药以及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促进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的发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和解放军总医院牵头发起《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订工作。 本文阐述了指南制订委员会的组建过程、临床问题的定义、数据收集与选择策略、证据的检索与筛选流程、推荐意见的确立、指南的外部审查、发布策略以及推广与执行措施。 本文旨在为指南的制订提供明确框架和技术支持,增强指南制订过程透明度,并为中西医结合领域其他诊疗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和借鉴。

  • 14.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合并膜性肾病1例
    贾海鹏, 王小龙, 吴杰, 刘娇娜, 王超卉, 陈仆, 尹忠, 绍立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 09 (04): 186-18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0.04.008
  • 15.
    系统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中医病因病机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鲁盈, 傅文宁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9, 08 (04): 155-15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9.04.003
    摘要 (95) HTML (1) PDF (5375 KB) (73)

    系统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乃肾脏病临床之疑难危重症。尽管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尤其是生物制剂的大量涌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病的临床缓解率,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如仍有高复发率、高感染率,以及易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等问题。因此,很多学者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根据文献复习并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主张将中医络病理论应用于本病的辨证治疗。本病的病位在血络,基本病理特征是络脉阻滞,病机特点是本虚邪实,瘀血贯穿病程全过程;治疗过程中宜分期论治,需把握"通"与"补"的辨证关系。

  • 16.
    IgA肾病治疗的思考
    彭佑铭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6, 05 (05): 195-19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6.05.002
    摘要 (59) HTML (0) PDF (480 KB) (73)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以IgA免疫球蛋白沉积于肾小球为病理特征;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每次血尿和(或)蛋白尿发作是肾小球损伤的标志,如不有效进行干预,可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控制血尿和(或)蛋白尿,降低尿检异常发生的频率,是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及防止肾脏慢性化损伤的关键。ACEI/ARB在减少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等方面优于其他降压药。IgA肾病如有较多新月体形成、明显血尿和蛋白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与免疫抑制剂。由于IgA肾病是一个慢性化过程,长期随访对改善该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 17.
    国内外最新高血压管理指南的解读与思考
    郭辛茹, 蔡广研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 10 (01): 1-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1.01.001
    摘要 (226) HTML (4) PDF (941 KB) (7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并且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公认的第二大原发病。高血压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有利于避免或延缓CKD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风险。2017~2020年,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国际高血压学会相继发表最新高血压管理指南。本文主要对指南中有关CKD患者高血压管理部分进行回顾和解读。

  • 18.
    线粒体自噬调控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魏丽凤, 张先闻, 王琳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 09 (06): 275-27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0.06.008
    摘要 (171) HTML (0) PDF (509 KB) (59)

    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对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具有关键意义。细胞自噬有助于维持足细胞的完整性。线粒体作为细胞供能的主要细胞器,对细胞生存与死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特异性自噬,能够适时清除细胞内受损老化的线粒体,从而保证细胞内正常线粒体的数量和功能,对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出现足细胞损伤,同时伴有线粒体功能紊乱或细胞自噬异常等现象,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活动可通过PINK1/Parkin、Nrf2/Keap1等信号通路调控足细胞内环境稳态。本文总结线粒体和足细胞的生理病理表现,综述线粒体自噬稳态在足细胞病中作用的可能机制途径,有助于探索足细胞病新的治疗路径。

  • 19.
    2020年血液净化领域临床研究进展
    邬步云, 许雪强, 邢昌赢, 毛慧娟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 10 (01): 20-24.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1.01.004
    摘要 (148) HTML (0) PDF (603 KB) (58)

    本文对2020年血液净化领域临床研究的进展作摘选及简评。主要进展包括COVID-19肺炎并发严重急性肾损伤的血液净化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起始时机和最佳净超滤率、枸橼酸抗凝对预后的影响、血浆分离疗法治疗ANCA相关血管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和动静脉内瘘建立中的区域麻醉方面。这些方面的进展将有可能改进血液净化的临床实践。

  • 20.
    《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南》的解读与思考
    余永武, 周加军, 张凌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 09 (01): 17-2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20.01.004
    摘要 (311) HTML (1) PDF (868 KB) (58)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多种物质、毒素潴留。临床上表现为血钙、磷及相关调节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紊乱,进而引起代谢性骨病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加患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2018年推出的《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南》为规范CKD-MBD诊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CKD-MBD指南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予以解读。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